路線標號 |
發現地點 |
觀察時間 |
斑蝶移動方向 種類、流量(隻/分<秒>) |
採到標本(隻) |
備註 |
10 |
從屏東縣來義鄉之來義大橋北側之山崙尾突處開始往北,經大後部落後往東直至鴛鴦瀑布,然後再折回大後,再往北經泰武鄉之佳興部落、泰武部落再往東北方向直至北大武登山口(海拔約1500公尺),全線約30公里(除鴛鴦瀑布至大後部落這一段外,其餘部份大致約與圖1,10月份全島性斑蝶移動觀察路線圖路線標號9同) | 民國91.11.12 |
早9:30~9:45觀察到來義大橋北側之山崙尾突處降下紫斑蝶類後即揮車往北,約早10:20~10:50經大後部落至鴛鴦瀑布再折回,沿途路上見到大量紫斑蝶類由北邊之河谷升起,再往上越嶺向南飛去;車經大後部落後再往北,經佳興部落、消遙山莊,約早11:00抵泰武部落入口處,沿途上都見到紫斑蝶類成對追逐向南飛去,在泰武部落入口處旁之山崙尾突,亦見大量紫斑蝶類降下往南移動;再揮車往東北方向,直抵北大武登山口,沿途見到左側山峰上不時有紫斑蝶類往南降下,或順著東北西南山脊走向溜下;約早11:30~下午3點,在北大武登山口鞍部附近100~200公尺內,見到大量之紫斑蝶類與琉球青斑蝶類及少數之青斑蝶類,隨上升氣流一陣一陣由北方之隘寮南溪溪谷飛上來,越過鞍部登山口後再往南方之鴛鴦瀑布、來義林道方向飛去,由於在各處所看到之斑蝶南移,蝶量多且面積廣泛,每處之流量每分鐘都達數十隻以上,估計當天應有數萬隻以上之斑蝶(紫斑蝶類佔最多,其次為琉球青斑蝶類、青斑蝶類等)在此地通過(南移) |
採到許多隻端紫斑蝶、琉球青斑蝶(多新翅) | 觀察到本地區斑蝶類之移動現象後,使我對台灣南部蝴蝶谷形成原因之探討更具信心。據佳興部落高榮華先生謂約1~20年前同在此季節裡,現在佳興部落以及舊佳興部落(位往南大武登山口途中)附近之溪谷,他與人合作,曾一晚捉過30斤、60斤之紫斑蝶類(一袋一斤用塑膠袋裝),然後再賣給收購之中盤商人,由此看來在較深山內形成之蝴蝶谷,規模也是很大的 筆者在北大武登山口曾遇當地蝶友余楊新化先生,謂北大武登山口每年春、秋季節都會有大量斑蝶類在此遷移通過(春天向北移動,秋天向南移動),同時附近路段亦會出現不少青斑蝶訪花吸蜜;這是很好的蝶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