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東南

前言:

初搬到新北淡水三芝時(約80年代),當走到戶外田野時(風和日麗),即注意到產業道路兩旁,常有屬中、大型之蜥蜴(皮膚微閃亮、身長約有20來公分以上)探頭出沒(速度敏捷),且易常在馬路上發現到它被車輾過之扁平身體遺骸,甚或在溪邊亦曾發現到被野犬、貓類咬後剩下之頭殼。經文獻查證,得知它名叫〝中國石龍子〞(Eumeces chinensis)、俗名〝肚螣〞,分布台灣北部及中國南方,是屬台灣或鄰近地區(日本..)較大蜥蜴之一種,由於好奇甚至異想天開,想看會不會有新種發現⋯它們冬天常會躲在農人耕作菜園內之土推裏,因此筆者亦曾飼養過一陣子,並比較過它與其他品種在鱗片排列之不同等,亦請教過一些專家,並曾與日本學者通信討論過,最近剛好在整理資料時,看到當時正熱中研究〝中國石龍子〞之片斷筆記遺留,覺得可以留下作個紀錄留念吧!

參考文獻

  1. 陳兼善 1984《台灣脊椎動物誌》台灣商務印書館 台灣 台北
  2. 林俊義 鄭先祐 1990《台灣蜥蜴誌》台灣省立博物館 台灣 台北
  3. 中村健兒 上野俊一 1984 《原色日本兩生爬蟲類圖鑑》保育社 日本 大阪

(說明) 採自﹝林俊義、鄭先祐﹞P137;在成熟期、會有性斑特徵出現

(說明) 採自﹝林俊義、鄭先祐﹞P137;常會出沒在淡水、三芝、石門等台灣北 部丘陵草叢中

(說明) 筆者與學者討論之筆記片斷記錄

P.S 據鄭先佑教授告之謂,有外國人認本種為台灣特有種,異於”Eumeces chinese”,而有日人學者認本種與〝岸上氏石龍子 (Eumeces kishinouyei)” (產日本西南諸島、為日本最大型蜥蜴)非常相似。

總瀏覽人次 664 , 今日瀏覽人次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