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4日
2020年9月24日
2020年8月26日
續前…(林道篇):長期之台灣斑蝶類移動調查中,南、中、北所經歷之林道大概不下壹、貳十條以上,然而這只不過是佔台灣全體林道之一小部份而已,由此可知過去砍伐森林(主要是從日據時代開始)之嚴重,台灣寶貴之森林資源,損失殆盡,真是不勝唏噓…這裏兹列出與斑蝶遷徙印象較有關之幾條(共9條)來做介紹(由北向南,按序排列)(参見圖1):1)太平山林道:位宜蘭縣,全長約10數公里,現已成觀光公路,是台灣北部主要青斑蝶(Parantica sita niphonica)產地之一,亦可能為青斑蝶北移(經琉球西南諸島至日本本土等地)之中繼站(参見連結1備註欄,圖2),2)四季林道:約位於前者南方10公里處,後段連接嘉平林道,可通往過去太平山林場主要伐木區,中途亦有路通比亞毫社(北泰雅族舊碧侯部落),此地區位處和平北溪(大濁水北溪)河谷地帶,是筆者試圖觀察青斑蝶北移路線常到之地,從宜蘭縣四季部落須徒步約四小時(汽、機車無法通行)可抵霧覽山登山口(鞍部),此處可瞭望整個和平北溪(大濁水北溪)河谷(出海口為和平,面臨太平洋),3)小關山林道:全長約30多公里,由高雄縣寶來開車(四輪帶動),約1.5鐘頭可抵小關山山頂下之鞍部處(終點),前段部份可觀察到南部紫斑蝶類向北移動時,在寶來分叉至中央山脈(主脊)方向之遷徙路線狀況,後段部份可觀察到青斑蝶、台灣青斑蝶,秋、冬大量南移景象(参見連結2,圖3),4)茂林林道:位高雄縣,全長約8~9公里,後接多納林道,每年10,11月中,在前、中段地帶,耐心等待,也許能觀察到紫斑蝶類由中央山脈主脊(卑南主山)向西南方向(支脊部份)降下之所謂"滾雪球"或"擴散"假說奇景(参見連結3,圖4),5)小鬼湖林道:從屏東縣霧台鄉阿里部落開始,全程約30~40公里長,過去為知本主山大理石採礦道路(調查當時只能通行摩托車),終點處約為知本主山、小鬼湖附近,本林道在適當時段,都可看到台灣各式斑蝶類南北遷徙奇景(参見連結4,圖3),6)北大武山林道:從屏東縣來義鄉來義大橋開始,經來義鄉大後部落、泰武鄉佳興部落、泰武部落再往東北方向至北大武山登山口(鞍部,海拔約1500公尺),全長近20公里,是觀察南台灣紫斑蝶類春、夏、秋南北大移動之最好路線(含秋末之"滾雪球"或"擴散"假說奇景)(最好須具備交通工具,方便机動調查時所需)(参見連結5,圖3),7)大漢山林道:位屏東縣南部,全長約28~30公里,可從新開、七佳兩條路上山,昔為浸水營古道所在地,現已全面舖設水泥,成軍中戰備道路,終點為空軍雷達站大門,為一正東西走向道路,是觀察南台灣斑蝶類南北遷徙移動最重要關鍵地點之一(含"滾雪球"或"擴散"假說奇景)(参見連結6,圖4),8)利嘉林道:本為台東方面通往中央山脈主脊(大鬼湖等地)之林道,全長約37公里,因山崩,調查當時只通行至20公里處,從台東出發,經泰安部落,在10.5公里處有瞭望台可俯視台東平原,本處為觀察東部地區(中央山脈以東)紫斑蝶類、琉球青斑蝶類南北移動之最佳地點(参見連結7,圖5),9)壽卡林道:為緯度最南之低海拔(約200~300公尺)林道之一,全長不到6公里,終點處為一苗圃,民91.12.1在終點附近,發現有一為數約3~5萬隻紫蝶谷,推測是由南方墾丁公園或南仁湖生態保護區等地北移來的,民90.1月下旬,屏科大學生林文信、許國聖同學,即在林道中捕獲一隻由曰本飛來之青斑蝶(参見連結8,圖6)。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6-1.html(連結1,備註欄)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10-12.html(連結2)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11-6.html(連結3)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10-7.html(連結4)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10-9.html(連結5)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11-15.html(連結6)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7-24.html(連結7)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12-02.html(連結8)
2020年7月30日
續前…(解碼篇):3)夏、秋季之休眠期:a)在台灣斑㻡類中,以紫斑蝶類(Euploea)表現較顯著,從第一世代產生(約每年5月中)後,它們即向高山(中央山脈等)方向移動,根據調查,它們有一大部份會瞬即朝南,直驅恆春半島方向(每年6月),然而亦會有一部份會停留在高山地帶,呈現休息聚集狀態,不再移動〈参見連結1,台灣斑蝶月移動地圖6月份舊萬山部落紫色小圓圈1(虛線)〉,據報導人描述,它們是属同種類聚集(不混合)…往後至7,8,9月,由於恆春半島區域之紫斑蝶類第二世代誕生後,再次產生向北(中央山脈回歸)移動,這時南部高山地帶(或緯度較南之低地丘陵地)之紫斑蝶類聚集(夏、秋之休眠狀態)大增〈参見台灣斑蝶月移動地圖7,8,9月份之紫色小圓圈(含虛線部份),連結2<8月份高雄民權布農族部落附近紫色小圓圈2(虛線)>,圖1(灰色線圈代表紫斑蝶類夏、秋在南部休眠期所在之推測範圍)〉…當10月來臨後,紫斑蝶類將由休眠形態改向避冬形態,即所謂之"滾雪球"或"擴散"假說之遷徙移動,正式形成過冬之紫蝶谷〈参見假說三,台灣斑蝶月移動地圖10,11,12,1,2月份紫色小圓圈(含虚線部份)〉,這裹舉1實例,來說明紫斑蝶類由休眠期遷徙至避冬期之証明(民94.8.26~27台東歷坵標記,民95.1.19台東大武苗圃紫蝶谷捕獲)(参見台灣斑月移動地圖7月份金崙附近紫色小圈2,連結3)…。P.S.本"台灣斑蝶月移動地圖"蝶訊,自開始登戴至今(約10個來月),一些資料業已呈現重復現象,因此决定自下回開始,將只在專頁(網站)發表一些與遷徙較無直接關係之調查整理(例如林道、古道探幽,高山啞口、溫泉遡溪等介紹),歡迎繼續指教!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6-01.html(連結1,高雄舊萬山魯凱族部落)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8-02.html(連結2,位高雄民權布農族部落附近)
http://naturehistory.net.tw/?page_id=599(假說三)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7-02.html(連結3,位台東金崙排灣族歷坵部落附近,參見備註欄說明)
2020年6月26日
續前…(解碼篇):2)遷徙移動方向之轉換期與空窗期:a)首先以對稱說(-進-出,假說二)之琉球青斑蝶(Ideopsis similis)在花蓮太魯閣之經年調查作例子,根據台灣斑蝶月移動地圖所示,這裏(花蓮太魯閣)除了2月,5月出現有南、北方向同步移動(参見連結1,連結2,台灣斑蝶月移動地圖2,5月份)外,6,9,10,11,12,1月為向南,3,4月為向北,7,8月為移動空窗期(参見台灣斑蝶月移動地圖6,9,10,11,12,1,3,4,7,8月份,太魯閣藍色箭頭),推測7,8月為琉球青斑蝶在台灣中、北部山區繁殖第三世代之生產休息期〈参見圖1(灰色線圈代表琉球青斑蝶第三世代之繁殖推測區所在),假說二〉。…待續。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2-1.html(連結1)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5-8.html(連結2)
http://naturehistory.net.tw/?page_id=562(假說二)
2020年5月27日
(解碼篇):1)不對稱與對稱:前者指青斑蝶類〈主要以青斑蝶(Parantica sita niphonica)等為主〉(参見圖1,假說一),後者指琉球青斑蝶類〈主要以琉球青斑蝶(Ideopsis similis)等為主〉(参見圖2,假說二)、紫斑蝶類〈主要以紫斑蝶類(Euploea)四種紫斑蝶等為主〉(参見圖3,假說三)。前者以北部陽明山國家公園為例,每年5~6月大屯山頂島田氏澤蘭盛開時,會聚集數萬隻青斑蝶等訪花採蜜,一時盛况空前,而在7~8月之某天,青斑蝶們即消失無蹤,根據歷年標放記錄,有些已証明能遠飛去日本本土高地避暑,而在每年之秋、冬之際,相反的,青斑蝶亦能遠從日本本土飛來台灣附近(含本島、離島之澎湖、蘭嶼等),雖然福田睛夫先生曾預言,台灣可能是曰本青斑蝶遷移之"起點"與"終點",但以台灣之青斑蝶發生重鎮陽明山國家公園來講,此預言至今未能被証實,雖然說是"起點"(每年5~6月之標放)(参見連結1,斑蝶月移動地圖6月份),但"終點"卻始終無法得到有力之証明(参見圖1,不對稱之遷移,灰色線條、箭頭代表遷移之起點、終點與方向),陽明山國家公園,秋冬能捕獲日本飛來之青斑蝶數量似乎不多…後者琉球青斑蝶(Ideopsis similis),經歷年之研究,在台灣它的遷徙"起點"、"終點"大概可証實為恆春半島,是属一出(早春)(参見連結2,斑蝶月移動地圖4月份)一進(秋、冬)(参見連結3,斑蝶月移動地圖1,2月份)之對稱遷移(参見圖2,灰色線條、箭頭代表遷移之起點、終點與方向),紫斑蝶類(Euploea)而言,衆所週知,每年冬天來臨,它們即會飛回(台灣南部)紫蝶谷過冬而翌年春再由此向北擴散遷移,它亦属有進有出之對稱遷移,但近年研究,它是屬(参見圖3,灰色線條、箭頭代表遷移之起點、終點與方向)二進〈一為初夏,目的地為恆春半島(参見連結4,斑蝶月移動地圖6月份),二為秋、冬之際,目的地為南部之避冬紫蝶谷(参見連結5,斑蝶月移動地圖10月份)〉二出〈一為夏、秋之際,出發點為恆春半島、台灣南部(参見連結6,斑蝶月移動地圖7月份),二為初春,出發點為南部避冬紫蝶谷(参見連結7,斑蝶月移動地圖3月份)〉之對稱遷移…(待續)。
http://naturehistory.net.tw/?page_id=536(假說一)
http://naturehistory.net.tw/?page_id=562(假說二)
http://naturehistory.net.tw/?page_id=599(假說三)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6-1.html(連結1)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4-6.html(連結2)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1-7.html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2-4.html(連結3)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6-18.html(連結4)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10-9.html(連結5)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7-17.html(連結6)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3-10.html(連結7)
2020年5月11日
現正值春夏時分(5~6月),春暖花開,台灣斑蝶們,亦正為拓增下一代而繁衍不息,根據過去調查記錄,有幾個大發生亮點,值得再去關心、探討,這裹列舉數例,提供参考:1)斯氏紫斑蝶第一世代(中山高,三義交流道附近,参見圖1,斑蝶月移動地圖5月份,連結1)2)琉球青斑蝶第二世代(北海岸,三芝、淡水附近海邊,参見斑蝶月移動地圖5月份,連結2)3)青斑蝶第二世代(宜蘭縣思源啞口,参見斑蝶月移動地圖6月份,連結3)4)斯氏紫斑蝶、小紫斑之第二世代混合(恆春半島墾丁國家公園附近,参見斑蝶月移動地圖6月份,連結4)。以上,欲知更詳細内容,可進http://naturehistory.net.tw//網站内之"台灣斑蝶調查"項目查詢。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5-20.html(連結1,中山高,三義交流道)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5-5.html (連結2,北海岸,淡水、三芝海邊)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6-9.html (連結3,宜蘭縣思源啞口)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6-23.html (連結4,恆春半島,墾丁國家公園附近)
2020年4月30日
這是一個故事,但是敬請須具點想像力…本文緣起,不久前F.b蝶友Wu jason po文謂,過去曾在台東東河見到約有3000隻之斑蝶谷,它自成一處…關鍵詞:台灣,中央山脈,海岸山脈,原住民,斑蝶,雲豹,生物地理學。 約5~600萬年前(中新世),台灣島經蓬萊造山運動,終於再次浮出海面,中央山脈、海岸山脈等因歐亞大陸與菲律賓海洋板瑰不斷互相碰撞、擠壓而提升、產出,在之前與之後,地球上至少發生了三次以上之大冰河時期(其中小冰期與間冰期,來來返復無數次),最後一次大冰河期約在1萬年前結束…而台灣海峽在冰期,時會有"陸橋"出現,連接了大陸與台灣島,很多動、植物(含人類),因此能够從前者移入後者,久而久之,因而就產生了固有種與固有亞種等…台灣雲豹〈参見圖1(出自"台灣的原住民",作者:陳雨嵐,插畫:伍杜,遠足文化出版),田野証據:連結1〉,台灣斑蝶〈参見圖2(出自"紫斑蝶",作者:詹家龍,晨星出版),田野証據:連結2,連結3〉,大概就這樣,經由大陸華南一帶遷入台灣,並在台灣中央山脈、海岸山脈等地生息、交流,繁延後代…近來栗田昌裕先生〈醫學博士,青斑蝶(Parantica sita niphonica)研究家,個人曾10年内共累積標放青斑蝶約13萬隻記錄,"謎の蝶"作者〉主張(假說)青斑蝶會隨季節性(與温度有關)有高低海拔、南北緯度移動之特性,並且在冰河時期就已開始進行渡海遷徙移動,而台灣的斑蝶似乎更具有多元性之性質…以上為一些有關台灣島生物地理學知識簡述之嘗試。建議延申閱讀書目:"鹿野忠雄,縱横台灣山林的博物學者"(作者:山崎柄根,譯註:楊南郡,晨星出版)。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nn9hFSrwaUG-S1OnvgsKJI_xvWRxnNgJ/view?usp=sharing連結1(台東文獻)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8-5.html 連結2(中央山脈、海岸山脈台灣班蝶交流)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1-011.html 連結3(備註欄內之斑蝶大發生地點為位於海岸山脈南端之延平鄉布農族鸞山部落)
2020年4月16日
台灣紫斑蝶羣(Euploea,含斯氏、小紫、圓翅、端紫斑蝶等),當3月中,從南部過冬之紫蝶谷散開後,它們到底往那邊移動去呢?…一般說來,假定它們都是經一年3世代在台灣各地繁殖,而當冬季來臨時,它們定都會再度聚集於南部,形成了比例不同混合之紫蝶谷過冬,直到翌年春暖又再散開…本次打算從個別蝶種之不同食草生態,不同時段中,切入探討(當然其中很多細節至今仍未釐清,但大致之輪廓,根據過去之觀察記錄與文獻記載,是可描述的)…兹描述如下:a)斯氏紫斑蝶(参見圖1,以下標本圖片皆出自台灣森林昆蟲標本舘),單食性,食草為羊角藤(以下食草皆採中文俗名),(纏繞性藤本,分布全省沿海附近及低海拔或平野地區)第一世代(4~5月)主流產在中、西部沿海附近(超過數百萬隻以上數量),第二世代(6~7月)主流產在恆春半島等地(超過數百萬隻以上數量),而上述之全省食草分布區亦會有各世代之局部產生(参見連結1),並且會朝高海拔(中央山脈)方向移動,本蝶種數量位居台灣冬天紫蝶谷中各種斑蝶數量之冠軍地位。b)小紫斑蝶(参見圖2),單食性,食草為盤龍木(攀緣性小灌木,分布全省低海拔森林,較集中南部、恆春半島等),第一、第二世代主流產在南部與恆春半島等地,因食草分布與斯氏紫斑蝶在恆春半島重叠,因而春、夏之際兩者常會有糾纏大發生現象(参見連結2)(超過數百萬隻以上數量),本蝶種數量在台灣冬天紫蝶谷中約居亞軍地位。c)圓翅紫斑蝶(参見圖3),多食性,食草為桑科榕屬之多種植物,分布全省中低海拔之闊葉林中,尤其像九丁吹、澀葉榕、正榕等中喬木最喜愛,第一世代、第二世代產自全省各地,因遷徙関係,第一世代在台灣北部、東北部中、低海拔地區及墾丁國家公園内,4~5月時候,都會有不錯之數量發生,上述之中喬木食草,在大發生時,整棵樹都會是結滿亮晶晶之圓翅紫斑蝶蝶蛹,甚是壯觀好看!(参見連結3),而在埔里,聽余清金先生(木生昆蟲館主人)謂,在夏天,當地人都是一車一車載滿樹枝連蝶蛹從山上採來賣,其中以圓翅紫斑蝶佔最多,本蝶種第二、第三世代(夏、秋)在上述全省食草分布地帶之樹林中都會發生,數量不容忽視(参見連結4),當它們大發生後(常見有數萬~數十萬隻規模),都會朝較高海拔(中央山脈)方向飛去。d)端紫斑蝶(参見圖4),多食性,食草含跨桑、夾竹桃兩科之多種植物,在野外的確觀察到多種不同食草現象,但主流(最喜愛)應属牛乳埔(天仙果),為分布於全省低海拔闊葉林中之常綠小灌木,由於遷徙関係,每年4月後,蝶谷散開的蝶種,即會出現在台灣北海岸地帶,尤其是三芝、石門兩鄉之溪谷,數以百計之已白化之舊♀蝶(含多卵),會從海岸直接飄飛進來(参見連結5北海岸),不久它們即會在此繁延第一世代(参見連結6),而上述全省之各食草分布區,都會有各世代小規模,多發性之產生(参見連結7),尤其在睌秋,最後一世代產生後,亦多會朝高海拔(中央山脈)方向飛去(参見連結8)。以上之說明建議可参考(参見圖5,連結9假說三)及www.naturehistory.net.tw網站内之"全省斑蝶調查"欄項之說明。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6-26.html 1)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7-14.html 2)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6-23.html 備註欄 3)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1-011.html 備註欄 4)
https://drive.google.com/…/1z56Q1B4wz4qdzs_-J4wB2kYAEM…/view 北海岸 5)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5-1.html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5-11.html 6)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8-9.html 7)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11-9.html 8)
http://naturehistory.net.tw/?page_id=599假說三 9)
2020年4月6日
每年3,4,5,6月期間,陽明山國家公園内會上演一齣在台灣蝴蝶界上應屬驚天動地級之戲碼,因為某種國寶級蝴蝶,它在秋天時雖僅有2~3位數之數量,但不靠外力,經過了冬天高山低溫之嚴酷考驗,歷年春、夏時分,亦能成功的,連續經2次成幾何級數倍增之繁殖,而達到好幾萬隻數量之奇蹟…這是歷經數年不間斷之調查與追踪,所得出之結論(假說)(参見圖片2、連結1),在此願再次提出分享,並就教於大家。台日青斑蝶(Parantica sita niphonica,1032C NTU)越洋移動新聞,至今仍令人津津熱道,然而它的曲折過程,幕後最大推手,您知道嗎?這裏有來自日本媒體第一手報導(参見圖片1、連結2)告訴您。每年5~6月,當陽明山大屯山山頂島田氏澤蘭開花時,總會聚集了上萬隻以上之青斑蝶來訪花吸蜜,一時盛況空前,令人賞悦,而在7月後某一天,它們就會消失無蹤,山頂上再也找不到一隻青斑蝶(此現象似乎也會發生在北部一些具有島田氏澤蘭分布之各大山頂上),10幾年來,一些研究員,總共在大屯山標放了好幾萬隻以上青斑蝶,結果只知道才有5例在日本内地被捕獲記錄(北上)(根據2015年11月底台日資料統計),台灣島内除有新北市山區、宜蘭縣太平山林道各捕1例記錄(南下)外,其餘都無被捕獲記錄報導,而台灣南部之過冬蝴蝶谷亦沒有属青斑蝶(Parantica sita niphonica)類蝶谷之發現,那么到底它們會跑去那兒呢?這裹有個論述(参見“假說一”,圖片3、連結3)可說明青斑蝶最終可能遷徙之途徑與去處,並佐証一些調查報告〈参見台灣斑蝶月移動地圖6月份紅色箭頭1(參見"大屯山"連結4)(直線南下),紅色箭頭9(參見"思源啞口"連結5)(大量東北方向移動),7,8,9,10,11,12,1月份月移動地圖内,靠近中央山脈主脊附近之諸紅色箭頭指示)(數量不多之南向移動)〉作参考。
https://drive.google.com/…/1ksvt46bgqRXyWZP784MvgixZyp…/view (入門者,可只參閱圖、表、綜述、結論等說明)
https://drive.google.com/…/1XLOS5mmzrbRqEHq59K-hzowNuF…/view(日文,漢字不少)
http://naturehistory.net.tw/?page_id=536(假說一)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6-1.html(大屯山)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6-9.html(思源啞口)
2020年3月20日
現(3月)正值紫斑蝶從避冬蝶谷向北擴散中,台灣西部(雲林林内,参見圖1、連結1、斑蝶月移動地圖4月份紫色箭頭5,17)、東部(花蓮太鲁閣,参見圖1、連結2、斑蝶月移動地圖4月份紫色箭頭25)已知各有一條顯著紫蝶遷徙蝶道經過,然而中央山脈方面到底有沒有?根據許多証據判斷,是有的,這裏舉其中一條來作說明:1)高雄寳來演易山莊民宿主人葉老板,多年來(3月20日起),每年多記錄到大量紫斑蝶由寳來向(東)小關山(中央山脈主軸)方向移動(参見圖1、連結3、斑蝶月移動地圖3月份紫色箭頭11)2)布農族高山女嚮導吉佩懷小姐謂,民91.4.28左右,在能高越嶺古道之"光被八表記念碑"附近,見到數以千計之紫斑蝶聚集在森氏杜娟花叢吸蜜(参見圖1、連結4備註欄、斑蝶月移動地圖5月份紫色箭頭18)3)F.b.(約一礼拜前)蝶友張耿豪先生謂,約10幾年前,在南投縣仁愛鄉清境國小代課時,4月份天氣好的時候,看到成群的紫斑蝶從山上(合歡山方向)往山下(霧社方向)飛,一群約20~30隻甚至更多,一分鐘會有數群飛過,持續5~7天,那時校園操場的草桿上都停了很多紫斑蝶(参見圖1)…由於台灣紫斑蝶第一世代之產生,都會在5月中後,因此上述中央山脈地帶出現之紫斑蝶,推論應是由當年避冬之蝶谷散開來的…另外有關西部、東部之紫斑蝶四月向北遷徙蝶道,最近F.b.亦有2例蝶友提供之寶貴蝶訊可作参考:
1)蝶友林淳義先生謂,約10年前4月,在高雄那瑪夏區(前三民鄉)拉比嶺山的阿里山山脈綾線下方,遇到紫斑蝶遷移隊伍,成一直線北移,通過約半小時(林先生為台電資深專業工程師)2)蝶友黃小烈先生謂,民109.3.9行經台9線多良至大溪段,見紫斑蝶正北移中。…以上感謝蝶友們提供寶貴蝶訊,使得台灣斑蝶月移動地圖更加充實,更能臻至較完美階段。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4-5.html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4-17.html(“清明蝶”北移,西部紫斑蝶向北遷移之亮點中繼站,雲林林內)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4-25.html(東部紫斑蝶向北遷徙之亮點中繼站,花蓮太魯閣)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3-11.html(紫斑蝶避冬蝶谷向北擴散後,往中央山脈方向遷徙之亮點中繼站,高雄寶來)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5-18.html(布農族高山嚮導,中央山脈能高越嶺紫斑蝶與森氏杜鵑邂逅之見証,花蓮秀林“光被八表記念碑”)
2020年3月12日
本台灣斑蝶月移動地圖資料,由於大部份都是根據10幾年前所觀察記錄,因此一些論述多儘量採"假說"看待,然10幾年來值得欣慰是,因後來許多蝶友(或團体等)不斷努力與發現,使得本斑蝶移動地圖,獲得不少重新驗證機會,尤其是紫斑蝶部份;現值春季(3,4,5月)來臨,紫斑蝶正由過冬蝶谷向北擴散中(参見圖1),這裹順來介紹,其中已獲重新驗明之幾例重要亮點所在:1)高雄寶來、雲林林内、彰化八卦山台地,3月底之紫斑蝶遷徙連線(参見圖1,斑蝶月移動地圖3月份紫色箭頭10,15)2)雲林林内首次之"清明蝶"採訪;首次單日破百萬隻紫蝶遷徙記錄觀察;首次發現國道3號(北二高)與紫蝶遷徙蝶道交义重疊(含國道3號252k地點發現)(参見圖1,斑蝶月移動地圖4月份紫色箭頭5,17)3)西部濱海地帶所產之巨量紫蝶(新蝶)在苗栗三義交流道(國道1號)向東(中央山脈方面)遷徙之觀察;首次西部濱海地帶紫蝶第一世代繁殖地點之發現(参見圖1,斑蝶月移動地圖5月份紫色箭頭20)4)4月初東部花蓮太鲁閣與西部雲林林内同步之紫蝶大量北移(参見圖1,斑蝶月移動地圖4月份紫色箭頭5,17,25)。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3-10.html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3-15.html(高雄寶來、雲林林內、彰化八卦山台地連線成立)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4-5.html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4-17.html〔首次林內之“清明蝶”採訪、單日破百萬隻紫斑蝶遷徙觀察、北二高(國道3號)與紫蝶遷徙蝶道重疊(含252k地點)之發現〕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5-20.html〔西部地區紫蝶第一世代繁殖區之發現與第一世代巨量紫蝶向東(中央山脈)遷徙之觀察〕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4-25.html(東部花蓮太魯閣與西部雲林林內之巨量紫蝶向北擴散之同步觀察)
2020年2月27日
開始調查南部紫斑蝶避冬蝶谷之形成過程,最棘手的問題,乃是它的主流遷徙路線("滾雪球"或"擴散假說")之確定,當後來知道它不會發生在低海拔地帶時,卻苦於高海拔地区交通不便,調查工作不易進行…所幸後來由於累積經驗,得到一些撇步…首先,紫蝶群(數百萬隻以上之大軍)當它們從高地方向低地方傾瀉而出時,它們是依山脊(陵線)方向進行的(有時會在樹林内默默進行),台灣中央山脈走勢是以主脊部份為最高,然後大致各自向西南、東南延伸,就像倒一桶水,它們會流到最低處,它們亦會在一些地方(山崙尾突處)滲出…因此在此遷徙季節,只要發現特殊尾突處有紫蝶滲出時(往往會維持一段時間),就代表此山脊之上流地帶,紫蝶大軍已開始遷徙行動了…這裏介紹幾例特殊山崙尾突處之表現,來証明它對調查紫蝶避冬蝶谷形成過程之貢獻。1例,茂林山崙尾突處(参見照片1,斑蝶月移動地圖11月份紫色箭頭6,連結1)。2例,來義大橋山崙尾突處(参見照片1,斑蝶月移動地圖10月份紫色箭頭9,11月份紫色箭頭5,10,連結2,3,4)。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11-6.html(茂林山崙尾突處)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10-9.html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11-5.html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11-10.html(來義大橋山崙尾突處)
2020年2月13日
續前…台灣紫斑蝶群(Euploea)春、夏恆春半島糾纏現象之再1例:有關2005年5月12日早鵝鑾鼻半島所發生之紫斑蝶類大遷徙始末
2020年2月2日
續前…台灣紫斑蝶羣(Euploea)(含小紫斑蝶、斯氏紫斑蝶、圓翅紫斑蝶、端紫斑蝶等),一年中遷徙状況,有2種最重要特徵,兹分述如下:
1)春、夏之恆春半島糾纏〈参見圖1,全年紫斑蝶羣遷徙移動指示圖(12个月份移動疊加圖)〉:每年3月後,一大部份紫斑蝶羣從南部過冬蝶谷向北散開,會各自在寄主植物分布區產生第一世代後(参見連結1),經由雪山山脈、中央山脈等,再直回抵恆春半島,由於遇海碰壁,再回頭向北擴散、停留,這時會產生紫斑蝶第二新世代,並與原本滯留之紫斑蝶類新生之第一世代、第二世代混合、糾纏(参見連結2),由於連續2世代之擴增繁殖,紫斑蝶類數量是驚人的,因此每年5,6,7,8月,恆春半島會產生有複數次數之大量紫斑蝶羣之往南、往北擠壓移動現象。
2)夏、秋之中央山脈休眠(参見圖2~5,月移動地圖之6~9月份内之紫色小圓圈):在最後一次往北移動(約7~8月)後,紫斑蝶羣則會留在南部中央山脈附近休息(休眠狀態)(参見連結3),直到東北季風吹起(約10月中旬後),紫斑蝶羣則展開向南,向低海拔之"滾雪球假說"(或"擴散假說")遷徙移動。…待續。p.s如欲知各月份移動地圖之詳細内容說明,敬請連結:http://www.naturehistory.net.tw(斑蝶調查項目)。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5-20.html (1例,在苗栗縣通霄西濱森林地域,台灣首度發現,紫斑蝶類由過冬蝶谷分散後之第一世代大發生;與位於苗栗縣竹南海濱假日之森之發現幾乎同步)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7-14.html (1例,恆春半島紫斑蝶類第一世代、第二世代之糾纏大發生)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7-02.html (1例,夏秋休眠型紫蝶谷)
2020年1月19日
台灣紫斑蝶羣(Euploea)(小紫斑蝶、斯氏紫斑蝶、圓翅紫斑蝶、端紫斑蝶共4種,依次参見照片1,2,3,4,出自台灣森林昆虫標本舘),一年中之遷徙狀況,相較其他斑蝶族羣,可說相對複雜,但亦有它的特色,兹略述幾點來說明:1)數量最多:根據調查,破百萬隻觀察記錄(1天移動數量)地點,已不下好幾處(参見1例,4月份月移動地圖紫色箭頭5,17) 2)飛行方式,變化多端:a)有180度之大迴轉遷移(参見1例,5月份月移動地圖紫色箭頭24)b)有長達1~2公里圓周範圍之放射式遷移(参見1例,3月份月移動地圖紫色箭頭10)c)有由海上向陸地之正面垂直遷移(参見1例,6月份月移動地圖紫色箭頭25)d)有一字排開,作亢奮追逐之遷移前儀式之遷移(参見1例,1月份月移動地圖紫色箭頭5)e)有利用高温上升氣流,作高空快速之遷移(参見1例,6月份月移動地圖紫色箭頭15)…待續。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4-5.html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4-17.html(台灣首次百萬隻蝶移之觀察報告,含清明蝶道與北二高交叉點之發現)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5-24.html(180度大迴轉遷移)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3-10.html(放射式遷移)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6-25.html(海上向陸地遷移)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1-5.html(遷移前之一字排開儀式)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6-15.html(高空快速遷移)
2020年1月5日
台灣有一條隱蔽、穩定、直線移動型之藍色蝶移公路,您知道嗎?它起自恆春半島,終至恆春半島,一年歷經三代,南北900公里來回接力飛行,有經過山中樹林、懸崖、鞍部,有經過河口、岬角、半島,遇雨則停,中途亦會遇到塞車,或爆量新蝶大發生…温度太高時會休息,或移往較高海拔,晚上則吊掛枯枝,夜宿當地附近叢林内…如此飛飛停停,從未中斷,為了就是遷徙。在這漫長旅程中,有幾個亮點值得介紹一下:
1)台東縣安朔(3~4月,第一世代新蝶北上,出恆春半島)2)新北市北海岸(3~5月,從三貂角經基隆、石門、淡水河口等70~80公里長,東向西)清晨之貼海遷徙奇景 3)三芝區車路崎海邊(5月中,爆量之第二世代新蝶大發生,東向西)4)花蓮太鲁閣,立霧溪河床(10月,第三世代新蝶之南移)5)南迴公路歸田站(12月,南下,入恆春半島)
以上資料,大多是根據多年田野觀察報告而來。然而這裡目前亦至少有3例較直接証據(標識再捕獲)記錄,可供參考。1例,PC3 琉球青斑蝶(Ideopsis similis)(參見照片1,出自http://xn--gaga-ze9fr92u8fgm2z.biodiv.tw/new23),2006.9.21 新北市烏來山區標識,2006.12.31 台東大武越冬蝶谷,再捕獲。1例,M4-0130 小紋青斑蝶(Tirumala septentrionis)(參見照片2,出自林務局標本館),2007.1.30 台東知本標識,2007.5月初 新竹北埔(像機拍攝)。1例,琉球青斑蝶(Ideopsis similis) [參見照片1,出自(同上)],台東方面標識,新北市淡水文化國小蝴蝶生態園 (像機拍攝)(由文化國小許鈴香老師提供) (資料待補充)。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4-6.html 安朔
http://naturehistory.net.tw/?p=65 北海岸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5-5.html 車路崎(5月份移動地圖藍色箭頭5)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10-3.html 太魯閣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12-11.html 歸田(12月份移動地圖藍色箭頭11)
2019年12月23日
台灣目前斑蝶科蝴蝶共約有10幾種,其中遷徙行為較顯著者約10種,兹將此10種略分成3群(group),以体色、紋路相近者歸擬為紅〈青斑蝶(Parantica sita nipnonica)類,共2種〉、藍〈琉球青斑蝶(Ideopsis similis)類,共4種〉、紫〈紫斑蝶(Euploea)類,共4種〉3類别。它們因屬同一科,故擁有共同之習性、文化,又因屬異種,故各有各自之飛行技巧、特性。前者,譬如它們都同為山林內之好漢,一年一生中都會有一大段時間生活在樹林中,飛行自如,樂在其中;後者最為代表特徵,即為各自擁有不同之寄主植物,因此它們的出生經歷、成長環境,定是多麼不同,令人好奇、關心…在它們遷徙過程中,又往往會相碰、混雜一起…然而冬天一到時,很多斑蝶又不約而同,從各地飛向台灣南部山丘、恆春半島聚集、避冬。現正值冬季時分,有必要再來檢討、重温台灣斑蝶類遷徙之三假說:http://naturehistory.net.tw/?page_id=536 紅(假說一)
http://naturehistory.net.tw/?page_id=562 藍(假說二)
http://naturehistory.net.tw/?page_id=599 紫(假說三)
2019年12月8日
台曰青斑蝶(Parantica sita niphonica)(参見像片1)越洋移動新聞,由於受媒體報導(参見日本蝶類學會會長福田晴夫之文)(日文)等,曾引起不少人之關心與好奇,尤其是陽明山國家公園之大屯山山頂,每年5~6月,當島田氏澤蘭開花時,會聚集萬隻以上之青斑蝶等訪花採蜜,一時盛況空前,令人賞悅,而在7月後,它們就消失無踪,山頂上再也找不到一隻青斑蝶,它們到底跑到那兒?十幾年來,國立台灣大學的研究生,總共標放了好幾萬隻以上青斑蝶,結果,只知道才有5例在日本被捕獲記錄(北上)(根據2015年11月底台日資料統計),台灣島内除有新北市山區、宜蘭縣太平山林道各捕獲1例記錄(南下)外,其餘都無被捕獲記錄報導,而台灣南部之過冬蝴蝶谷亦沒有屬青斑蝶(Parantica sita niphonica)類谷之發現…然而這裏有個論述(参見假說一)可來說明青斑蝶可能遷徙之去處,並佐証一些調查報告〈参見台灣斑蝶月移動地圖6月份紅色箭頭1(參見大屯山)(直線南下)、紅色箭頭9(參見思源啞口)(大量東北方向移動)之說明,7,8,9,10,11,12,1月份靠近中央山脈主脊附近之諸紅色箭頭指示(數量不多之向南移動)〉作参考。
2019年11月30日
到目前為止,根據調查,台灣避冬之蝴蝶谷,大致可分兩種(以蝶種、形態區分),一種稱為紫蝶(Euploea)類谷(参見台灣斑蝶月移動地圖之11,12,1,2月内之紫色小圓圈),一種稱為琉球青斑蝶(Ideopsis similis)類谷(参見台灣斑蝶月移動地圖之12,1,2月内之藍色小圓圈);前者是由四種紫斑蝶依不同比例,混合组成,而後者又可分A,B兩型,A型是由淡小紋(Tirumala limniace)、小紋青斑蝶(Tirumala septentrionis)兩種蝶類,高密度聚集成團狀(参見像片1,2),它們有時會依附在一些大型紫蝶類谷内,有時亦會單獨存在,大致每年12,1月會在南迴鉄路、南迴公路附近地帶形成,與紫蝶類谷都屬冬眠型(不吃、不移動)蝴蝶谷,而B型琉球青斑蝶(Ideopsis similis)類谷,是由琉球青斑蝶(Ideopsis similis)單一種類形成,它們都稀疏掛在樹林枯枝上,每一蝶谷,總數共約數十隻至上百隻以上,分散、分佈於丘陵大小溪谷,尤其每年12,1月後,恆春半島是它們最终南遷之大本營所在地,蝴蝶之總數量不容小看,它們屬休眠型蝴蝶谷,當天氣好時,會飛出溪邊吸水、採花蜜,並且約在每年1月後,進行繁殖行為,接著大量在半島草原之鷗蔓寄主植物上排卵…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12-01.html B型琉球青斑蝶類谷說明
2019年11月20日
為慶祝台9線南迴公路全線通車(2019.12.20),通車前(2019.12.1)即將舉辦全台首次,也是唯一一次馬拉松賽跑活動,此即將帶來前所未有的雲端山林馳騁体驗。這裹未雨綢繆,再回顧一下(根據調查記錄),從西向東,台9線南迴公路順次幾個斑蝶遷徙通過(進出恆春半島)亮點地方,介紹如下:1.楓港2.伊屯3.渡月橋4.歸田(参見月移動地圖11,6月之紫色箭頭7,18,月移動地圖1月之藍色箭頭6,7),前2地主要遷移者以紫斑蝶類為主,後2地主要遷移者以琉球青斑蝶類為主。地點悉以附近地名命之。(註:民92.7.12後,因擴寬改建,公里數牌平均約縮短13~14公里。以上,本文内所揭示之公里數皆為舊標誌所示。)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11-7.html 楓港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6-18.html 伊屯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1-6.html 渡月橋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1-7.html 歸田
2019年11月6日
2019年10月30日
2019年10月15日
所謂"滾雪球假說"(或擴散假說),是指當秋天(每年10、11月以後)來臨時,台灣中南部較高海拔之紫斑蝶羣會逐漸羣體往較低海拔(順山脊走向)移動,同時亦伴隨向南方方向移動趨勢,如此繼續移動至隔年1月,大致台灣南部之避冬紫蝶谷,都將會一一完成。這裏有極佳田野調查之類似例子可作說明(参見月移動地圖10,11,12,1月之茂林、北大武山、大漢山林道、枋山林道等附近之紫色箭頭說明)。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10-9.html 北大武山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11-6.html 茂林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11-10.html 北大武山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11-15.html 大漢山林道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12-15.html 大漢山林道
http://naturehistory.net.tw/butterfly033106/index1-5.html 枋山林道
2019年10月10日
秋天季節到了,東北季風吹起,台灣斑蝶移動再度活躍…以下即是台灣10種主要遷徙斑蝶之-年移動簡略縮圖,第一種紅色箭頭地圖代表青斑蝶類(含2種),第二種藍色箭頭地圖代表琉球青斑蝶類(含4種),第三種紫色箭頭地圖代表紫斑蝶類(含4種)…如欲更加深入探究,
請連結:
http://naturehistory.net.tw/?page_id=536 紅
http://naturehistory.net.tw/?page_id=562 藍
http://naturehistory.net.tw/?page_id=599 紫